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五十年前的岩土工程学术活动

来源:岩土工程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岩土工程界 7卷 6期第第岩土论坛五十年前的岩土工程学术活动洪锡铭(东莞市培宏土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全国科联、一九五三年八月,由中国科学院、中央建筑工程部联合召开了“全国

岩土工程界 7卷 6期第第岩土论坛五十年前的岩土工程学术活动洪锡铭(东莞市培宏土木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全国科联、一九五三年八月,由中国科学院、中央建筑工程部联合召开了“全国工程地基土壤检验讨论会”。会议决定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北京市分会为主,邀请在北京的十九个有关单位,在北京市分会领导下,协商推选并组建以茅以升先生为组长,陈 棵生为副组长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北京分会学术委员会土工组(以下简称土工组)。土工组于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正式成立。土工组分为地质勘测门、土工试验门、地基基础门、土坡路基门、土力学门和土工汇刊编辑小组(负责人名录见下表)。从上述门类名称和活动中可以看出,土工组可视同为岩土工程组,土工组以及各门类的学术活动可视同岩土工程的学术活动(当时学术界和产业界中还没出现岩土工程这一术语)。从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五六年,土工组共举办了62次大型报告会、次系统讲座和14次专题讨论21及参观。出刊三期,共发表17篇高水平《土工汇刊》的学术论文。大型报告会的题目主要有:茅以升先生主讲的挡土墙土压力中的库伦理论和朗金理论;陈 生先生主讲的地基承载力的计算;陈仲颐先生主讲的基础沉降的计算;周永源先生主讲的前苏联展览馆的基础设计:杨式德先生主讲的弹性地基计算;卢肇钧先生主讲的地基中的应力分布等。系统讲座的题目主要有:袁见齐先生主讲的地质学概论;张咸恭先生主讲的物理地质现象;陈志德先生主讲的工程地质勘查;王大纯先生主讲的水文地质概论;黄强先生、张国霞先生、陈 生先生主讲的天然地基;周镜先生主讲的土的应力;卢肇钧先生主讲的桩基设计与施工等。上述由全国著名的岩土工程专家和前辈主讲的报告会和系统讲座受到与会技术人员的热烈欢迎,参加学术活动的单位和科技人员越来越多,普遍反映参加学术活动增长见识,收获大,对本单位的勘察设计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土工组举办的各类学术活动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从一九五三年开始,我国进行第一个五年建1、设计划,各种工程建设蓬勃发展,勘察设计工作加速推进,从客观需要上为土工组的学术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三年内参加学术活动的单位多达98个,参加人数最多一次高达800多人。主讲大型报告会和系统讲座的均是全国闻名2、学者,主讲的题目和内容均是基本建设中的的专家、设计、勘察、新技术和新方法,是施工有关的新理论、各单位工作中经常遇到并迫切需要解抉的技术问题。学术活动的形式多样,既有报告会又有讨论3、会;既有课堂讲课又有现场参观;报告会分为两种:甲科报告会着重以提高为主,参加人员较少;乙科报告会以普及为主,参加入数较多。讲座分若干单元,每个单元分几次讲座,讲座后分组讨论,解答问题和单元小结。对参加学术活动的技术人员收获较大和印象4、设计、较深的是:学术活动内容均与岩土工程的勘察、施工相联系,岩土工程设计与基础工程设计相试验、科研、关联;高校、设计与勘察人员互相学习交流。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岩土工程的学术活动并没有促进当时勘察设计体制的改变和改革。我作为参加工作才几年的青年科技人员,既是土工组学术活动的积极参加者,又能直接与老一辈专家学者每星期相聚而受到直接的教诲,并协助参与土工组部分组织管理工作,一辈子难以忘怀,特此追记。借以缅怀已去世的老一辈专家,铭记并感谢他们和尚健在的老一辈专家对我国岩土工程事业发展和提高作出的杰出贡献。(本文提出的有关活动情况及数据均引自土工组《土工汇刊》二三期刊出的土工组年度总第一、、结,科学出版社1955~1958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北京分会土工组负责人名录长茅以升 组   副组长 陈 生地质勘测门张咸恭洪锡铭姚炳华土工试验门林绣贤王钟琦黄仁福黄强张国霞地基基础门  朱文极土坡路基门卞惟德唐群陆孝斌 土力学门卢肇钧陈仲颐杨灿文土工汇刊编辑小组饶鸿雁周镜徐正芬陈志德  13

文章来源:《岩土工程学报》 网址: http://www.ytgcxb.cn/qikandaodu/2020/0927/368.html



上一篇:第二届全球华人岩土工程学术论坛GEO-WCS 2005(
下一篇:国际环境振动高级论坛ISEV’2003纪要

岩土工程学报投稿 | 岩土工程学报编辑部| 岩土工程学报版面费 | 岩土工程学报论文发表 | 岩土工程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岩土工程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