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振动砂土液化及其影响因素

来源:岩土工程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本文简要叙述了砂土振动液化的基本概念、形成机制、液化类型以及影响因素,给出了液化的判别,并且指出了液化研究工作仍需进一步发展。 引言 砂土液化是土动力学中的一个挚关

本文简要叙述了砂土振动液化的基本概念、形成机制、液化类型以及影响因素,给出了液化的判别,并且指出了液化研究工作仍需进一步发展。

引言

砂土液化是土动力学中的一个挚关重要的课题。日本新泻地震(1964)、美国阿拉斯加地震、我国唐山大地震(1978)以及神户大地震(1995)都是典型的地震时由于砂土液化问题引起的破坏。因此砂土液化问题作为土动力学的一个重要专题受到工程界的广泛关注。

根据美国岩土工程学会土动力学会(1978)对液化的定义:任何物质转化为液体的过程。就无黏性土而言,这种由固态到液态的转化,是孔压增加,有效应力减小的结果。该学会同时定义了实际液化和循环液化等概念。实际液化是指在外载荷作用下,松散饱和砂土的强度极大地降低,累积孔隙水压力达到围压,从而导致土体破坏。循环液化是指在外载荷作用下,具有膨胀趋势的较密实的砂样中孔隙水压力在每一循环中瞬时达到围压的结果。

砂土液化就是指砂土层内的孔隙水压力增高到了大于或等于上覆土压力时,砂土就不再具有抗剪强度,而引起的砂土破坏。振动液化是土动力强度的一个特殊问题。地震、波浪、车辆、机器振动、打桩以及爆破等都可能引起饱和砂土液化,其中又以地震引起的大面积甚至深层土体液化危害面广,危害严重,常引起场地整体失稳。此外岸坡或坝堤中的饱和砂层液化丧失抗剪强度会使土坡失稳而产生滑坡。喷水冒砂、震陷、滑坡、上浮等现象都是地下砂层液化造成危害的宏观表现。

砂土液化形成机制

砂土受振动时,每个颗粒都受到其值等于振动加速度与颗粒质量乘积的惯性力的反复作用。由于颗粒间没有内聚力或内聚力很小,在惯性力周期性反复作用下,各颗粒都处于运动状态,之间必然产生相互错动并调整其相互位置,以便降低其总势能最终达到最稳定状态。如振动前砂体处于紧密排列状态,经震动后砂粒的排列和砂体的孔隙度不会有很大变化,如振动前砂土处于疏松排列状态,则每个颗粒都具有比紧密排列高得多的势能,在振动加速度的反复荷载作用下,必然逐步加密,以期最终成为最稳定的紧密状态。

如果砂土位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包气带中,由于空气可压缩又易于排出,通过气体的迅速排出立即可以完成这种调整与变密过程,此时只有砂土体积缩小而出现的“覆陷”现象,不会液化。如果砂土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饱水带,情况就完全不同,此时要变密就必须排水。地层的振动频率大约为1~2周期/秒,在这种急速变化的周期性荷载作用下,伴随每一次振动周期产生的孔隙度瞬时减小都要求排挤出一些水,如砂的渗透性不良,排水不通畅,则前一周期的排水尚未完成,下一周期的孔隙度再减小又产生了。应排除的水不能排出,而水又是不可压缩的,所以孔隙水必然承受由孔隙度减小而产生的挤压力,于是就产生了剩余孔隙水压力或超孔隙水压力。前一个周期的剩余孔隙水压尚未消散,下一周期产生的新的剩余孔隙水压力又迭加上来,故随振动持续时间的增长,剩余孔隙水压会不断累积而增大。

砂土液化的类型

渗透压力引起的液化(或称砂沸)

当砂土下部孔隙水压力达到或超过上覆砂层和水的重量时,砂土就会因丧失颗粒之间的摩擦阻力而上浮,承载能力也全部丧失。砂沸主要来自渗透水压力的作用。在土力学中常把其列入渗透稳定问题的范畴,但从其物质状态评价也属于液化范围。常见于地面无载荷的天然条件下的砂层,也可发生于开挖基坑底面。地震时出现的地面喷水冒砂现象主要就是下部砂层发生液化造成的。

单向加载或剪切引起的液化(或称流滑)

主要是因为疏松的砂土颗粒骨架在单向剪切作用下发生不可逆的体积紧缩(即剪缩作用),同时孔隙水又未能及时排出,因而引起孔隙水压力上升和有效应力下降,直至转化为液体状态造成的。这种现象大多出现在海岸或河岸以及土坝的饱和砂土边坡中。

往返加载或剪切引起的液化(又称往返运动性液化)

大都表现为大地震中饱和砂土地基和边坡的液化破坏。此外,在机器基础振动、爆破等动力作用下也会产生这种现象。饱和砂土在往返剪切作用下,当剪应变很小时,一般都有剪缩现象,都会引起孔隙水压力上升。但是随着剪应变的增大,中等密度以上的砂土就会出现剪胀现象。这是因为砂土颗粒在大剪应变时互相翻滚而使骨架体积增大。此时孔隙水压力相应下降,而有效应力和剪阻力则相应回升,从而抑制了砂土继续变形。经过多次往返剪切,在小剪应变段由于剪缩量和孔隙水压力的累积,便可以出现液化状态,而当饱和砂土足够松时,可出现“无限度”的流动变形。

文章来源:《岩土工程学报》 网址: http://www.ytgcxb.cn/qikandaodu/2020/0927/366.html



上一篇:岩土工程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价值
下一篇:第二届全球华人岩土工程学术论坛GEO-WCS 2005(

岩土工程学报投稿 | 岩土工程学报编辑部| 岩土工程学报版面费 | 岩土工程学报论文发表 | 岩土工程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岩土工程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